精華區beta joyinDI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
※ 引述《mandafreesia (熱)》之銘言: : 好在有些可以用來定香的精油 像是岩蘭草 廣藿香 : 精油的調性又分為低 中 高音 : 低:中:高音比例搭配 1:2:2 (也有人是用 1:2:3) 我在試驗過一些精油搭配之後, 發現有一些香味會比較持久, 這些精油很巧的集中在酯類、苯基酯、氧化物、 還有某些醇類+酸類的搭配。 這個目前只存在自己經驗使用中, 我沒有特地去尋找學理上的資料可以供作支持。 另外,打皂人通常在充滿香氣的空間待太久, 或者長期使用類似的精油(香精), 也有可能導致自己鼻子失靈, 我曾有好幾個時期,聞到自己的手工皂都是臭的(囧) 但是朋友都覺得很香= = 最後一點,晾皂過程通常容易讓皂體表層的芳香分子散失掉, 下水後,封存在手工皂內心的豐富味道,有時候會一層一層散發出來。 喔對了,我用的精油量通常是總「油」量的 2-3%, 香精是迫不得已才放, (因為再好聞的香精,我都覺得有點塑膠味,不知道為甚麼= =) 所以沒辦法提供香精的體驗。。。 : 香味"相對"會比較持久 不過還是比不上香精啦 : 香精也是我所能容許的唯一不天然的添加物 XD : 做手工皂到後來要添加或不添加什麼都是個人的堅持了 : 當然亮麗繽紛的造型賣像好 再加上香味就更誘人(掏錢出來) : 只是莫忘當初製作手工皂的初衷 ^^ 最後一個,也是我現在使用的方式,這個方法是很多無奈之下產生的 XD 為甚麼說無奈呢? 今年三月底打皂到現在, 很多技巧和觀念幾乎都是自己爬文和「試誤」出來的, 所以好看的皂,通常都被我媽拿去做公關了, 自己反而都是比較常用皂邊或者是某次發心做出來「失敗」的作品, 所謂失敗,其實也只不過是:不太香、顏色單調,或者軟得不像話。 這些存留下來的「殘渣」,我都很珍惜的留著, 原本想照著書上做一些什麼漂亮的造型, 後來發懶,越堆越多,有一天想到乾脆隨便抓一把溶水(冷水), 然後過幾天把融化掉的部份裝瓶,另外調精油。。。 混合式的「產品」,洗感意外的好(也許是老王心態), 但是因為沒參與激烈的鹼反應和熱反應, 精油只需用到總「皂」量(含水)的 1% 就綽綽有餘。。。 如果不在乎手工皂好不好看,這倒是個相當有用的阿 Q 方式。 融水的手工皂建議少量製作,雖然皂液還是弱鹼環境, 但是細菌孳生的機率已經飆高許多。 以上只是些野人獻曝,大家看看參考參考就好(噗) -- 這裡沒有真相 http://blog.pixnet.net/AromaUtopia -- ※ 發信站: 批踢踢實業坊(ptt.cc) ◆ From: 123.204.78.125